葛瑞格先生想要以自己的家來做抵押,跟銀行借貸。但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因為銀行作業系統上的錯誤,他沒辦法登入自己的銀行帳戶,移轉現金,或得到任何銀行方的協助。他說:[我覺得自己被銀行拋棄了。我急需匯錢,但我無法登進我的帳戶。]
這件事情過後,葛瑞格板橋居酒屋先生把他的資產移轉進Monzo,這間數位銀行。Monzo是間新創企業,它在歐洲有越來越多的會員,負責活期存款以及自動會員機的服務。不過,他們完全沒有實體銀行店面,所有的交易活動都仰賴手機app。在歐洲,有上百萬的會員都已經申請Monzo帳戶,大部分是20歲到30歲的年輕族群,會員數目並持續增加中。
因為十年前的金融風暴之故,英國政府越來越畏懼大型銀行的勢力。於是有計畫的扶持新創事業,來削弱大銀行的力量。在政府試用過後,他們讓小型銀行嘗試使用新的金融產品。也因此,英國的確吸引了不少新創事業。除了研發使用上更順手的app外,新創銀行也努力削減匯款服務費,以吸引客戶。去年,Monzo成為英國第一家獲准的新創銀行,得以為客戶為存款服務。
儘管獲得營業許可,Monzo下一步要找出獲利的方式。他們認為在未來人們使用實體貨幣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需要實體銀行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只要知道自己在銀行的存款數額,人們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消費金額。對銀行來說,只要沒有實體店面,銀行可以節省的成本也越來越多。
別看現在的居酒屋主角十有八九是魚料理,江戶時代的居酒屋作為下等勞工的食堂,其實烤豬雜才是重頭戲。明治之後隨著西洋文化的傳入,日本人漸漸接受了肉食文化,這時候的居酒屋才開始賣起牛肉、烤雞肉串、烤豬肉串。我們可以看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文獻中曾出現過居酒屋的食物都已經很豐盛了,包括河豚、田樂豆腐、湯豆腐、魚丸湯、鮪魚生魚片、蔥鮪魚等等。你知道嗎?生魚片中的王者鮪魚在江戶時代也算流行,但當時它屬於是比較廉價的魚類,板橋居酒屋在《匯軌本紀》中就有提到:「鯛魚是獻給諸侯的,鮪魚則是下賤的食物。」日本上層階級基本上是不敢吃重口味的食物,所以蔥與鮪魚成了居酒屋的絕配,當時的居酒屋都流行將鮪魚的邊邊角角剁碎混著蔥一起吃,叫蔥鮪。我自己也超愛吃蔥鮪飯的,偷偷告訴你居酒屋最地道的點餐規則,是先喝酒再進食,當客人坐下來點酒了之後,店家就會送上一份要收費的開胃菜,這不過相當於茶位費的一種形態,落在平均300~500日元之間。開胃菜的日文意思就是帶客人到位子上,以免客人從點菜到正式上菜前得這段時間感覺太漫長。
但要如何獲利呢?Monzo也知道,只靠基本活存與app是不夠的,唯有靠貸款等業務才可為銀行帶來更多利息收入。去年,Monzo損失了3百31萬英鎊。公司正在研發可以讓客戶選擇由其他家企業提供的金融商品的服務,由Monzo收取手續費用。同時,它們也提供短期借貸或收取其他費用以提高銀行收入。
此外,他們也要打破消費者的慣性,也就是消費者不喜歡變更銀行的慣性。許多人不會移轉大筆自己的資產至其他銀行,他們只是看上Monzo便宜的跨國匯款手續費,而暫時使用Monzo。
創投基金經理人漢斯莫里斯先生說:[會有人願意變動自己在銀行的主要資產嗎?會有人樂意更動自己習慣來繳貸款、付車貸學費、儲存薪水的銀行帳戶嗎?答案是,不會的。沒有人想要更動。]
Monzo也要面對傳統銀行的改變。許板橋居酒屋多傳統銀行也提供類似Monzo數位銀行的服務,像是JP摩根與高盛銀行。
但像是Monzo一樣,許多數位銀行都對自己前景看好,他們認為大企業成本高昂,客戶過多,收費高昂,資訊系統緩慢。這些小型的新創銀行覺得自己效率敏捷,擁有不同的思考邏輯。
隨著新一輪募資的成功,Monzo的執行長很開心的表示,希望最快明年它們就能進軍美國市場。
我在日本工作4年,我覺得日本的居酒屋的文化跟台灣居酒屋真的是天差地遠,我在日本工作這段時間,幾乎每天下班後都會去居酒屋聊天一下,男生都會解開領帶,挽起袖子,解開第一跟第二顆扣子,女的則會放下頭髮,因為都綁整天的馬尾,頭皮都緊繃到不行,大家生氣蓬勃的一起高呼乾杯,不管笑多開心,講多大聲都不會被隔壁桌瞪,有時候還會兩三桌一起玩樂,真的是跟白天的日本差好多好多,我的主管同事們都在居酒屋解放自我,白天的端正保守,到了居酒屋都一一瓦解了,就像我們嚮往著一種溫情傳統的人情社會一樣,就能在現實當中夾雜著微妙發酵的酒肉人性故事,所以居酒屋就像是日本人為數不多可以放飛自我的地方,暫時把那逼死人的節制面具先放下,居酒屋在我看來是城市中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最孤獨的地方,因為有些人不斷呼朋喚友一起喝酒吃魚吃肉,但也有人是一個人前來心事重重,也許這是他難得能夠好好獨處的自由空間吧!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居酒屋這樣型態的店可以深耕日本那麼多年的原因吧!
留言列表

